水产养殖技术研发-水产养殖技术研发基地
水产养殖育苗技术?
1. 池塘条件苗种池要求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池埂坚固,不渗不漏。夏花培育池面积以667m2左右为宜;鱼种培育池面积一般为2001m2~3335m2,水深1.3m~1.6m。每个渔池需备1.5kw或2.5kw增氧机1台,同时配备抽水机泵。
2.清塘消毒鱼苗下塘前抽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让池底日晒20天左右,然后进水10cm,用生石灰75kg~100kg/667m2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3.施肥培饵鱼苗放养前10天,经过滤注水至水深0.6m~1m,施经发酵的有机肥(粪肥、饼肥均可,用量视池塘底质而定,一般100kg~500kg/667m2),以培养池中的天然浮游生物饵料。
4.鱼苗放养鱼苗孵出后3天~4天到鱼苗长至4cm~5cm的夏花,可采用与“四大家鱼”苗种培育相似的方法,每667m2放苗3万~5万尾,约需20天~30天,然后稀疏分塘,转入鱼种培育阶段。从夏花培育成50g左右大规格鱼种,每667m2放夏花8000 尾~9000尾,同时搭配放养6cm~10cm的鲢、鳙鱼600尾~700尾。
5.饵料投喂刚下塘的鱼苗4天~5天内不投喂饲料,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当鱼苗达到4.5cm以上时,开始投喂配合饲料。投喂时要进行驯食,方法是:喂料前用鱼盘在投饵处拨水以发出声音刺激鱼种,然后撒一小把饵料,如此反复,每隔十几秒重复一次,每次驯食10分钟~20分钟,如此循环4天~7天,即可使鮰鱼形成群体摄食的习惯。配合饵料的蛋白质含量为40%左右,每天投喂2次,投饵率3%~5%。
6.日常管理要求溶氧大于3mg/L,pH值6.5~8.3。饲养期间每隔7天~10天注换新水1次,水深随鱼体增长而加深,逐渐增到1.5m左右;定期用浓度为0.5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以预防鱼病和调节水质。
水产养殖学术型硕士都干些什么?
水产养殖学术型硕士通常会从事与水产养殖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方向选择:硕士生通常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如水产动物的育种、营养、疾病防控、生态与环境保护等。
实验室工作:硕士生需要参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实验室报告撰写等。
野外调查:为了了解水产动物的生态习性、养殖环境等情况,硕士生需要进行野外调查,包括对水生生物的观察和采样。
学术交流:硕士生需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趋势,并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论文撰写:硕士生需要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升。
职业规划与发展:硕士生还需要考虑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包括就业方向、职业发展前景等。
总之,水产养殖学术型硕士需要从事各种研究工作,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水产养殖技术是干什么的?
水产养殖技术是对水域环境的控制
在水产养殖中,水域环境是决定养殖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从前期选址到中期管理,都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重视。首先,养殖户应当选择一处远离工厂或居民区的干净水域,并使用设备进行水质检测,确定符合水产养殖要求后,进行水域整理工作,例如要张拉防护网,防止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外逃,还要在养殖水域内适当种植一些水草等,增加水中含氧量。后期水产养殖过程中,也要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像气温变化、水位高低变化等,都是水域环境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