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简介,水产养殖技术简介范文
水产养殖技术是干什么的?
水产养殖技术是对水域环境的控制
在水产养殖中,水域环境是决定养殖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从前期选址到中期管理,都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重视。首先,养殖户应当选择一处远离工厂或居民区的干净水域,并使用设备进行水质检测,确定符合水产养殖要求后,进行水域整理工作,例如要张拉防护网,防止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外逃,还要在养殖水域内适当种植一些水草等,增加水中含氧量。后期水产养殖过程中,也要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像气温变化、水位高低变化等,都是水域环境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水产养殖三大技术?
1、及时掌握旱情,早安排,早部署。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旱情预报,提前作好应急预案,准备抗旱物资,全面安排部署水产养殖抗旱救灾工作。
2、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水域环境监控、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2程、市场准入等环节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和《水产品销售记录》,加强水产投入品监管和水产品检疫,严禁使用违禁药物,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3、成立技术服务专家组,主动做好技术帮扶工作。也可将专家组成员名单、联络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告之养殖户,保证养殖户得到及时的技术指导。
水产养殖技术小知识?
1、加强水质管理。春季遇到低温阴雨和忽冷忽热天气时应及时换新水,最好提前换水15~20公分水,以改善水质。水位保持在1.8~2米左右。此外,在低温条件下,由于光照强度不大,水体藻类繁殖受影响,池底容易累积各种有害有毒物质,一旦水温突然升高,会造成大量有毒物从池底翻起来,引发鱼病,应该提早预防。
2、减少对鱼的拉网操作。低温时最好不要捕鱼,容易使鱼受到惊吓、剧烈游动,造成损伤,从而引起水霉病、出血病等易发感染性鱼病。发现鱼群出现低温应激现象,应及时泼洒解毒应激灵,提高抗应激能力。
3、注意调节投饵。低温阴雨天气会影响鱼的摄食能力。当池塘水温高于15℃时,可适当投喂饲料;水温低于15℃时可少量投喂饲料;水温低于10℃时不投喂;在降温前2-3天使用肥水宝+复合硅藻肽+超浓缩芽孢杆菌,培藻培菌,维持水质稳定。
4、做好水霉病和小瓜虫病的防治工作。由于倒春寒时水温低,许多鱼苗或成鱼都会因损伤发生水霉病,死亡率大大增加。必须定期用精碘+速效水霉净进行预防。在晴天有太阳时,适当开动增氧机。切忌阴天开动增氧机或播撒药物。小瓜虫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较大,不论鱼的种类,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发病,尤其在水质较差的水体或高密度养殖时更易发生;水温15~25℃,小瓜虫病比较容易发生。
5、加强巡塘。冷暖气流交替频繁时段要加强巡塘,观察鱼的吃食及生长情况,提前在饲料中添加肝胆酵素+维多宝+本草精华增强鱼的体质,保证鱼苗吃饱、吃好,以增强抗寒能力;池塘应常备高效增氧片,以备应急之用。
水产养殖技术怎么样?
水产养殖技术是指利用人工方式在水域中养殖水生动植物的技术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 高效利用水资源:水产养殖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湖泊、河流、池塘等水域资源,有效提高水域的利用率。
2. 高产高效: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水产养殖的高产和高效。例如,合理配比饲料、控制养殖密度、定期清理底泥等措施可以提高养殖物种的产量和品质。
3. 环境友好:水产养殖相对于陆地养殖更加环境友好,因为水体能够稀释废物和污染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多样化的养殖物种:水产养殖技术适用于多种水生动植物的养殖,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贝类、水草等。
5. 经济效益较高:水产养殖技术在农业和渔业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然而,水产养殖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水质污染、饲料成本、疾病防控等。因此,在实施水产养殖时,需要科学合理规划和管理,采取相应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措施,以确保养殖的稳定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