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灭菌技术-水产养殖灭菌技术有哪些

水产养殖采用什么方法杀菌消毒比较安全?

由于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参与了一些生物处理单元,一 些细菌、致病菌等很容易生长繁殖,处理得不及时,很容易引起 疾病,给养殖生产带来损失。而且投放一些化学药品还会对整个 循环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多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处理。(1)臭氧杀菌①臭氧消毒的原理。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臭氧由3个 氧原子组成,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它极 不稳定,易分解产生氧原子,氧原子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对具 有顽强抵抗力微生物如病毒或芽孢有极大的杀伤力;同时可以渗 入细胞壁,破坏细菌有机体的链状结构导致细菌死亡。

②臭氧的应用。由于臭氧所具有的性质,广泛地被用于杀 灭养殖水体中的细菌、病毒和原水中的藻类,还可以将对水生动 物有害的重金属氧化成无害的氧化物。臭氧的杀菌能力非常强, 对仅含细菌的水体只需投加少量臭氧,投加量不足0。 5毫克/升时,杀菌率就可达97%以上。

有的资料显示,用臭氧对养殖循 环水进行处理,能抑制养殖生物病原微生物、氧化有机废物和亚 硝酸盐以及总氨氮,可分别降低亚硝酸盐、硝酸盐85%、67%。 同时,臭氧能迅速分解成氧,处理后的水含有饱和的溶解氧,还 可以调节水体的pH。臭氧杀菌与泡沫分离法结合可去除水中的 微量金属元素,有效地氧化和分解有机物和有毒代谢物。

与紫外 线组合使用,可较大地降低BOD、COD值,使硝酸盐达到很低 的程度,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改善水质。杀菌效果优于氯气和 次氯酸钠。③臭氧杀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在实际应用时, 必须关注臭氧的毒性问题。首先是臭氧长期暴露的最大安全水 平,研究表明,当臭氧浓度大于0。

008-0。060毫克/升时,可损 害淡水鱼的鳃,使之分泌物增加并形成凝结,阻碍鱼类的正常呼 吸。其次是将臭氧应用于半咸水和海水养殖系统时,溴化物被臭 氧氧化形成相对稳定且对鱼、贝类有毒性的次溴酸、次溴酸盐和 溴酸盐。对臭氧残留的去除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添加1毫克/升硫代硫酸钠。

②充气。③通过生物滤器或用石英、活性炭吸附。④接触高强度紫外光纳米。(2)氯制剂消毒使用氯制剂消毒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 不仅能够杀灭细菌,还能与水中的一些还原性物质反应,降低它 们对养殖生物的毒性。但经过氯消毒后会留有余氯,会对养殖生 物有影响,必须附设一些去除余氯的工艺设施,或者在加人养殖 池前,充分曝气以降低影响;同时也可采用活性炭进行吸附。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杀菌消 毒技术,在海水养殖中用得比较广泛。有浸没式和水面式两种类 型。紫外灯发射的200-300纳米的紫外线都有杀菌能力,其中以265-266纳米的杀菌力最强,在波长一定的情况下,紫外线 的杀菌效率与强度和时间的乘积成正比。

可以穿透细菌的细胞 膜,被细胞核吸收,对细菌DNA造成损伤,抑制了 DNA的复 制,破坏了菌体的繁殖能力,从而达到了杀菌的目的。但是紫外 线杀菌需要穿透水层才能起作用,因为污水中的悬浮物、浊度等 都会干扰紫外光的传播。所以处理水的水质是保证紫外线消毒的 先决条件。

水产养殖灭菌技术-水产养殖灭菌技术有哪些

工厂化黑鱼养殖技术?

养殖黑鱼的注意事项

1、养殖池的建造。黑鱼养殖池可以选择长方形、由东至西走向的池塘,池塘的底部不能是光滑的水泥,必须是泥土,池塘大概深2~2.5m,水深1.5~2m即可。在养殖前半个月用100~150千克/亩的生石灰进行消毒。为了防止黑鱼逃走,还要在进排水口设置防逃网。池梗的高度应该要比水面高于50cm。

2、投放鱼种。鱼种的规格不一样,投放的密度也不一样。体长10~14cm的的鱼种,每亩投放9000~10000尾,体长16~20cm的鱼种,每亩投放8000尾。但是在鱼种投放之前,要用3%~5%的淡盐水浸泡洗浴10~15分钟左右,可以有效的清除黑鱼体表的病菌。

3、投喂饲料。每个养殖池要设置3~4个饲料台。在投喂饲料之前,可以在饵料台敲击拍打制造声响,把黑鱼都吸引过来,集中喂养,避免浪费饲料。刚开始投喂的时候按照黑鱼体重的10%的投喂量进行投喂,后期可以慢慢减少,大概是体重的5%即可。黑鱼的饲料主要有人工饲料,还有屠宰后畜禽留下的边角料,以及淡水或者海水里的一些小杂鱼。在投喂前要对小杂鱼进行挑选,避免有尖刺的鱼刺伤黑鱼。

4、黑鱼的日常管理。在黑鱼养殖过程中,要应经常查看池塘的水质、黑鱼的生活情况,做好防逃措施等,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在人工养殖防治措施得当的情况下黑鱼会很少发病或者不发病。还要注意水体的更换,春季的时候每个星期更换4/5的池水,夏季温度高的时候3天小换一次,7天大换一次。排出的污水要进行合理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5、其他注意事项。如果是采用的是集约化养殖方式喂养,应该选择体长在10cm以上的鱼种,经过8至9个月的养殖时间,成活率大概在75%至80%左右,每条平均0.5~0.7千克,每亩产量4000~5000千克左右。还可以在池中种植一些苦草、水花生、蒲草等水生植物,面积控制在池塘面积的1/3左右。

水产养殖中消毒解毒改底的区别?

水产养殖中的消毒、解毒和改底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和操作。

消毒是指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或物理方法来杀灭或抑制水中或养殖设备表面的病原菌、寄生虫等有害生物,以防止疾病传播。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使用消毒剂、紫外线辐照等。消毒在水产养殖中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疫病的发生。

解毒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各种化学药物或生物制剂来中和或减轻水中或鱼体内有害物质的毒性效应。常见的毒性来自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氨氮等。解毒的目的是保护养殖生物免受有毒物质的伤害,维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

改底是指通过各种措施清除底泥、悬浮物等不良沉积物,以净化水体并改善底质环境。改底的常见方法包括机械吸泥、光解法、化学法等。改底的目的是提高底质环境质量,减少底质中的有害物质和有害细菌,提供一个更适宜于养殖的水域环境。

综上所述,消毒、解毒和改底是水产养殖中三个不同的操作,其目的和方法各有区别,但都是为了保护养殖生物的健康和提高养殖环境的质量。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